當前位置: 首頁 - 媒體關注 - 正文
作者:王涵 攝影: 編輯:楊麗蘋 審核: 來源: 時間:2021-07-23 瀏覽:
在湖北省鄖西縣花栗庵村,每天吃完晚飯,小安和她的弟弟都會叫上一大群小朋友跑到家對面的村委會,透過玻璃觀察尋找幾位姐姐的身影,晚上在長輩們不停地呼喊中才依依不舍地回家睡覺。原來姐姐們并不是什么明星,而是武漢學院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的普通學生。她們究竟做了什么,在幾天時間內就變成了村中眾多孩子眼中的“萬人迷”?
武漢學院學生和村里孩子一起
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羊尾鎮位于漢江沿岸,山高地險,村落多沿狹長分布,站在白鄖漢江大橋上,西岸是陜西白河縣,東岸分別是鄖縣和鄖西縣。狹長的地形不僅使得這里土地不足,產業單一,村里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同時分散居住的村落使得這里孩子從上一年級開始就要到板橋小學寄宿學習,六個年級不過100人,寄宿率高達90%,使得這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顯得沒那么豐富多彩。
7月17日,來到這里的第一天,武漢學院的白睿冰、陳玉霞、馮小閱和劉先爽四位學生就充分發揮自身的溝通優勢,在村委會的指引下,對村里大小留守兒童都進行了走訪和交流。他們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進行了初步了解和分析,將孩子們做了分類,針對他們面臨的不同情況,制定出最好地交談方式,盡量避免壓抑其情緒的負面提問。
武漢學院學生走訪學生家庭
面對年齡較小的孩子,她們會選擇陪著他們跳舞、唱歌、并邀請暑假在家陪孩子的媽媽一起作一幅畫,用年輕人的方式充當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增溫劑”,讓家長的閑暇時間能給予孩子更多溫暖和互動。在遇到初中以上,常有叛逆思想的孩子來說,她們選擇用自己的經歷給大孩子們講故事。從分享故事到傾聽故事,迅速與這些不能理解父母長輩或是面臨學習生活心理問題的孩子們打成一片,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姐妹,用交心的方式巧妙把自己變成了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潤滑劑”。作為團隊唯一的男生,王涵則用自己開闊的課本內外知識,給不同年齡的孩子們上了一堂又一堂的政治歷史以及地理課,同時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整理成完備的調查實踐報告。
學生給小朋友分享知識
談起此行的初衷,必不可少會提到武漢學院2016屆學生謝勝,他作為選調生來到鄖西羊尾鎮,開創“太陽書屋”給山區孩子們帶來更多的課余知識,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送上更多公益和溫暖?!拔覀冎詴紫冗x擇這里,是因為聽說過謝勝學長許多故事,我們想沿著前人的公益足跡繼續做些事情。同時能為學校和這里的留守兒童打造一個交流幫助的平臺,讓更多我的學弟學妹也來這里,為山區的孩子們做些貢獻。覓前人足跡,為后人遮蔭,把我們走過的人生經驗和感悟分享給每一個在成長路上的孩子們,是我們來這里的初衷?!蓖鹾榻B。
團隊合影
【新聞鏈接】http://jmwap.ctdsb.net/jimushare/news/detail_index.html?contentType=5&contentId=1266385&cId=0&tencentShare=1
上一篇:【中國教育在線】武漢學院情系河南災區 多途徑為學子排憂解難!
下一篇:【中國教育在線】有擔當!肯作為!武漢學院黨員下沉獲社區高度認可!
Copyright By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武漢學院 鄂公網安備 420115020012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