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6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十周年慶典暨“百年時間廊”活動啟動儀式在黃家湖在建新校區內舉行。武漢學院舉辦人陳一丹先生、武漢學院全體院領導及師生代表100余人參加了活動。
“百年時間廊”活動是學校十年校慶的系列活動之一、在新校區的新建地進行。今年為活動第一年,在以后99年校慶日都將在新校區埋下一個時間囊,形成百年發展“時間廊”,完整記述學院的發展歷程。在第一百年的時候再由武漢學院的師生將第一個時間囊開啟,閱覽學院前輩埋入時間囊的物品。通過這種形式與未來的學院人溝通,傳承優秀文化,自然歷史,見證學院發展的每一步。
此次時間囊中放入了教育部批文復印件、十年發展歷程紀念畫冊、十年科研教學成果、新校區規劃圖、武漢學院未來發展規劃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資料。教育部批文是指教育部批準武漢學院成立的文件,意味著武漢學院從此取得了辦學的資格。十周年紀念畫冊記載了學院十年的發展歷程。校史總覽、特色創新、十年輝煌、專家學者、校園文化等畫面,栩栩如生的再現了武漢學院過去十年的發展歷程;十年科研教學成果囊括了學院過去十年里在科研教學領取取得的成就,同時這也是一所大學辦學的精髓所在;而新校區規劃圖、學院未來發展規劃則從硬件、軟件兩個方面勾勒出武漢學院未來的發展藍圖。
據了解,時間囊的形式最早出現在古埃及和巴比倫,當時在重大活動發生或重要建筑物奠基之前埋入一些物品,用來向不確定的未來發送某種信息。后來埋存物品的概念被擴大,代表人類知識和成就的物品也會被埋入地下,留待后人開啟。2013年9月,蘋果創始人史蒂芬?喬布斯于1983年埋下的時間囊被發掘,引起了人們對時間囊新的關注。國內也有在畢業典禮上進行時間囊活動的先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在其十周年校慶之際,摒棄傳統的大型晚會等慶祝方式,而是采取時間囊的形式來慶祝和紀念,在弘揚勤儉節約良好風尚的同時,開創了國內第一條大學時間“廊”,成為獨立學院的人文新坐標。(通訊員:楊麗蘋 攝影:付丹誠)
詳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