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很高興每年都能來到這里和老師、同學們相聚。剛才的頒獎我很有感觸,看到這么優秀的學生不斷涌現,也看到三年來學院第一次把“學生領袖獎”頒發出去。我盼望著這個獎項以后能常常頒出去,這將在社會上引起非常好的反響。同時,我也看到了優秀的老師和科研團隊一批批涌現,看到了更多的年輕骨干在有經驗的老師帶領下也涌現出來,祝賀你們!
今天,我主要分享的觀點是:從心出發,擁抱成長。按照慣例,我會先分享騰訊去年發展的狀況。
一、對互聯網市場新狀況的介紹及部分數據分析
去年一年,我們進入了一個怎樣的狀態呢?在以往,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只要你占領了一個好的領域,其實你就享受著高速增長的人口紅利,這樣的人口紅利會讓好的更好,不好的更不好。近十幾年都是沿著這樣的模式在高速發展。但是從去年開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人口紅利在消失,也就是說不是你占領了一個領域,市場就會無限大地給你。這時候,如果你不做好內部和本職的一些優勢化的東西,問題將會很快暴露出來。很明顯的例子,我這里不說具體名稱,但大家只要關注新聞,就知道有些響當當的品牌出現了這種問題。
例如,在以往的人口紅利下,某體育品牌在國內高速發展,上市數據連續幾年高速增長,但是去年庫存過多、高管跳槽,利潤下降85%,股價一下子跌了59%;某肉類食品產業內的知名企業,利潤下降93%,股價下跌64%;還有一個南方的知名汽車品牌,兩三年前還是黃金產品,去年利潤下降94%,股價高位下挫42%。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發展,要求你內部必須有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出來。
也許大家會問,這個大環境和我有什么關系?它會給我帶來怎樣的感受呢?其實這種大環境對學校也有類似的影響,我們民辦高校面臨的狀況就是:以往十年,市場很龐大,允許學校自由成長,甚至任何改進都沒有,也會有學生來報考;但近一兩年,我們負責招生的主管副院長也許會更有感觸,每年的報考學生越來越傾向于選擇自己認可的學校。幸好在兩三年前,在董事會和院務會的大力促進下,在老師勤抓內部教學質量的努力下,武漢學院的口碑得到了提升,才能經受住這樣的挑戰。而今后,整個經濟發展將進入新階段,誰最強,誰才能更好地立足于這個時代。這就是目前大的格局。
互聯網行業同樣面臨這樣的狀況。以往大家說QQ用戶多,中國人口多,網民數量不斷上升,已經接近5億人,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其實現在網民數量的增長已經進入平緩期,去年增長了11%,達到5億人左右,手機端的網民數量達到3.88億人,然而增長的比率并不高,互聯網行業已告別了“人漲船高”的年代。然而我們發現,經濟收入仍在不斷增長,互聯網行業產生的每一塊業務的經濟規模都提升了。比如從整體來看,中國網游收入增長209億元,上升了17%;品牌廣告的收入增長達40%,達到150億元;搜索引擎的收入增長達到124億元;電子商務的收入增長更是達到4900億元;在線支付的收入增長超過100%。這些增長說明,在人口紅利上升不高的情況下,互聯網行業內部經濟結構已發生了大的變化,這既引發了很大的商機,同時競爭也愈發激烈。去年一年,互聯網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無線時代的到來顛覆了傳統的PC,隨著國外無線互聯網即時通訊的崛起,國內微信的崛起,可以說MSN已經宣告退出市場;其次,傳統的網絡媒體,例如新浪、搜狐、騰訊等,傳播的信息本身和源頭,已經由于微博的橫空出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網民從微博獲取的信息量更大;再從廣告業務上看,網絡媒體里,瀏覽視頻占據網民上網的時間已漸漸超過了瀏覽門戶網站占據的時間,或者說在挑戰這個時間。新的模式在顛覆舊的模式。線上蘇寧、國美一直占據銷量榜首,兩年前京東只在市場上占據一點點份額,而近年來京東卻以很快的速度發展,直逼蘇寧,特別是在去年的“電商大戰”中,逼迫著蘇寧全力以赴轉到線上,打拼未來市場,也就是說線上可以顛覆線下。渠道也在顛覆著服務。百度的搜索引擎一直是中國的老大,連谷歌都被逼出了中國市場,但360利用渠道來進行搜索市場的占據,也成功占領了一定的比例,在搜索界搶到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業務。以上都是在去年一年里發生的“顛覆”,我們看到很多互聯網的大腕,例如世界級的MSN、Yahoo等,漸漸退到幕后甚至消沉,但有些游戲平臺、視頻平臺、電商平臺以及Facebook等,也在考慮怎么迎接無線互聯網時代,怎么由PC轉去擁抱移動互聯網。其實QQ也面臨這個問題。在互聯網領域,目前發展比較順利的是微信等產品,其用戶數量在拼命增長,由此可見一個無線移動的新時代正撲面而來,這勢必帶動整個產業的變化。同樣我們看到安卓手機的市場保有量從一年前的不到6900萬部,到現在超過2.2億部。在新的模式下,幾乎每個人手里都有個小屏幕,用有限的流量,利用碎片時間上網,有些體驗大家已不可能在PC上嘗試,而是要在新的地方進行。
對于中國移動、電信、聯通,一貫是移動運營商說了算,不管是產業鏈還是上下游的格局。但當iPhone出現后,終端為王;ios和安卓也出來了,輪到操作系統掌握了話語權,只是現在沒有形成好的商業模式。很多人問我,微信是怎樣的商業模式?我們看到了很好的前景,但是現在還是無線互聯網群雄逐鹿的時代,這個時候就如同早期的有線互聯網時代,誰都要去占據一片江山。
二、騰訊過去一年的業績及發展
下面分享去年一年騰訊產品的變化。QQ用戶增長了16%,手機QQ用戶增長了22%;Q-zone月活躍量達到6億,增加了10%;朋友網用戶增長達到25%;QQ音樂用戶增長了23%。這些都在平穩發展。但是我們看到的平穩發展,只是原有的產品如何在既定方向上繼續走下去;相比較而言,我們更關注新生產品在新時代的表現。微信用戶增長了416%,一年之內增長了超過兩億用戶,有機會成為中國第一款沖向國際的服務產品?,F在在亞洲市場,微信在AppStore的下載量在很多地區都是第一。這帶給我們的感觸就是,早期有線互聯網時期,民族企業就是在國內和國外巨頭抗衡,努力使中國產品能在國內存活,后來提升競爭水平,使得一些國外產品未能在國內發展;而現在的情況是,中國民族企業和我們的產品有機會沖出去和國外的產品進行較量。在國內與無線互聯網有關的騰訊手機瀏覽器和手機管家,用戶也增長得非???,手機管家用戶增長達到261%。同樣,騰訊微博也成為國內用戶數量最多的微博,每天活躍人數為9200萬人,增長了40%,視頻用戶增長了50%。前三季度,騰訊收入是317億元,利潤為93億元,增長率每年都在50%左右。再者,各互聯網企業行業內收入也有一個對比和參照,可以看出,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仍然是業界的三巨頭。
在這里也和大家分享一下,騰訊累計納稅超過140億元。也就是說把企業做好,本身就是在實實在在地踐行著社會責任。我們引以為豪的是我們還可以影響別人、影響行業、影響社會力量,一起來發揮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正能量。
剛剛過去的1月7號,我們在北京召開了一個網友愛心捐款突破1億元的新聞發布會。其實網民公益時代已經到來。我們的調研數據發現,18歲到24歲的月捐網友超過了一半,正好就是在座的同學們的年紀。俗話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ヂ摼W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讓每一個有心人都能夠能量倍增。所以在相信網絡力量的同時,我們要相信年輕人愛心匯聚成河的力量。
三、對武漢學院去年工作成績的總結以及對武漢學院新的一年發展的展望
這一年來我也密切關注著武漢學院的發展。不僅通過和校董會頻繁溝通,也通過瀏覽學校網站和學生論壇、微博,我看到了2011—2012年武漢學院諸多工作亮點:
1.學院學士學位授予權的評審順利通過。這對于高校來說是很扎實的一關。我期望后續通過提升教學質量和加強培養學生素質,讓我們的畢業生以獲得武漢學院的學士學位為榮。
2.財會系國際注冊會計ACA實驗班順利開班,報考人數很多。這是教學上的創新。得到報考學生的認可,初步證明我們的辦學方向是正確的。希望這個班的學生畢業后,能得到社會的認可,這才說明這個實踐是真正有成效的。
3.新聞傳播系整體引進實力較強的教師團體,包括兩位博士生導師和兩位副教授。這個成績的背后體現出的是我們改革和嘗試的勇氣。作為一個年輕的系,改革包袱小,系主任敢于嘗試的魄力和改革的計劃,得到了校董會和院務會的支持。新聞傳播系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要與網絡信息媒體結合,與成功的社會新媒體企業相結合,對此我們寄予厚望。這不僅僅是一個系的嘗試,如果試點成功,其他系可以投入去復制,在這一過程中積累的經驗對其他系部乃至整個學校都是很好的啟發,希望各系也能大力支持。
4.對學生的綜合培養?!半S師行——社會導師計劃”開辦四期,成效初現;“明德講壇”開辦了六期,開啟了一扇傳承“明德”思想和弘揚國學的窗口。我希望這種創新和嘗試可以再大膽一些,開創有效的互動形式,跳出主講人必須是學術大師的限制,多從有效互動、激發學生共鳴的角度考慮。正如我們做產品強調體驗感,可以多邀請與時代同行的專家、企業家或社會學者,帶給同學們更好的社會經驗分享和國學文化魅力體驗,繼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對美好心靈、智慧的向往。
5.正面健康的校園文化和社區文化??梢钥吹?,我們很多學生熱心社會、關心社區,很多學生品學兼優,在省市比賽中獲獎人次也明顯增多。一大批優秀學生涌現出來,這次獲得“學生領袖獎”的彭軍,深山資教、助學生圓夢的故事體現了我院學生突出的社會責任感和影響力;蟬聯“卓越學生獎”的朱小鳳,自創舞蹈榮獲“亞洲舞王”稱號。學生呈現的大學生精神面貌很好。
6.新校區建設前期工作已經就緒,完成了一期土地的購買手續,建設手續得到審批,部分土地得到平整,計劃農歷年前動工。
一年來,還有老師在科研和教學的革新方面的嘗試和努力,學生進取和進步的表現,校董會和院務會的用心和努力,很多成績在這里不一一列舉。在這些亮點的背后,體現了學院領導和全體師生把武漢學院辦得更好的決心。
2013年,我將著重關注以下兩點,其實就是對硬件實力和軟件實力的關注。一方面,動工后,新校區建設進入實質建設期。硬件建設中,基本設施和配套設施的投入、工程的按期安全進行、財政投入的合理匹配等,都要一一做好,讓美好的校園如期高質量地展現在師生面前。另一方面,今年開始,學院就要為迎接教育部對獨立學院的合格驗收做實質性準備,進入軟實力的關鍵建設期,這是為后面的改制作鋪墊的綜合軟實力系列工程之一。我們要借軟實力的系統工程建設這個難得的契機,不僅僅為了完成任務,而是真正建設和提升我們的教學、科研質量,優化管理,從團隊建設、教職工文化建設、年輕老師的職業發展、師資隊伍的協同、學生培養以及校園文化等方面,整體去思考和下功夫。
四、個人感悟分享
下面進入分享環節,想同大家談談過去一年來讓我有所感觸的身邊的人和事,分享的觀點大家可以共同討論。
在去年年中,我以深圳版權協會會長的身份,和協會的常務理事們去美國硅谷進行了一次考察??疾爝^程中,我們走覽了斯坦福大學校園,也請學校的講解員和一位法學院教師給我們講述了斯坦福大學的狀況,我把看到的一些情況配上在校園里拍的照片分享給大家。
斯坦福大學是典型的美國式校園,宏偉大氣,一進門有一塊很大的綠地操場,老師和學生可以隨時坐在草地上休憩、交流。離草地不遠有一座標志性建筑——胡佛塔。我們到的時候是暑假,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學團。暑假的校園還是處處生機,這里有各種各樣的活動,兒童活動、小學生培訓、中學生夏令營、工作研究團、成人學習班,很多都在校園戶內外進行著。

斯坦福大學
我們聽到許多熟悉的中國聲音在交談討論,看到了來自北京、深圳、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的學生團。
校園里的雕塑四處可見,雕塑和綠地的結合感覺非常生動。校園里有一個鐘塔,每15分鐘響一次。黃墻紅瓦的建筑,紅花綠草的環境,讓人感受到獨有的學術氛圍和校園氛圍。校園中有一條記憶走廊(Memorycourt),走廊的地板上有很多數字銘牌。大家猜猜這些數字是什么含義?它們是創校到現在的年份。從1891年創校第一年開始,每年由學生會組織,學生自己選擇一些與當年相關的物品放在相應的磚下,近100年的東西都埋在下面,真正是百年的“時間廊”。
在斯坦福大學里可以買一些紀念品、借圖書、喝咖啡。穿過花園,我們來到斯坦福紀念教堂。這個教堂為所有校友開放,供他們在此處舉行婚禮等重大儀式,喬布斯的葬禮就是在這里舉行的。騰訊一直支持中美法律研究研討活動,和斯坦福法學院有聯系交流。這次斯坦福法學院請了一位華裔講師做接待,為我們講述了斯坦福大學的歷史。120年前,斯坦福夫婦的獨子不幸死去,年僅16歲。斯坦福夫婦認為,這個年齡正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最佳年紀,他們希望其他同齡的小孩都有大學讀。小愛化成大愛,夫婦倆投入了4000萬美元——相當于現在的10億美元,創辦了斯坦福大學。當時首任斯坦福大學校長提出“讓自由的學術風氣永遠吹拂”,并以此為校訓。此話是16世紀德國人類學家休頓說的,源自古希臘時期的批判精神,被斯坦福大學引用為校訓。這句話體現了濃厚的個人色彩,但西方就是主張這種創校精神。我們還參觀了法學院的學生宿舍樓,離教學樓只有1分鐘左右的路程,樓下還有洗衣房,非常方便。法學院教學樓的一樓是真正的“律師樓”,里面都是未畢業的學生在實習,給社會提供法律援助服務,這給學生提供了各式各樣的體驗機會,讓他們在畢業之前就成為有實際經驗的“律師”。
之前提到的胡佛塔,我們也專門聽了研究員對它的介紹。這不僅是一座塔,還是全球知名的胡佛研究所所在地。該研究所是一個智庫,其研究成果對美國社會乃至政府決策都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個塔里面保存了很多“二戰”以來的珍貴歷史資料,不少堪稱孤品,蔣介石長達55年的私人日記原稿,也收藏在這里。塔頂設有36個鐘,最重的達兩噸,其聲音洪亮,可以傳到很遠。
走在斯坦福大學校園里,既可體會到古典文化的沉淀,又能感受到現代文明的洗禮。如果說哈佛和耶魯代表了美國的傳統人文精神,那么斯坦福則代表了21世紀的科學精神。斯坦福的騰飛是在20世紀70年代,當時有一個工程學院的院長提出一個構想:學校地理位置雖然很偏遠,但是擁有大量的土地,何不收取象征性的租金,將部分土地租借給工業界或者已畢業的校友設立公司?條件是要求這些公司和學校合作,開發各種研究項目,而且要給學生提供實習的機會。于是斯坦福大學在校園里面設工業區,企業越開越多,形成了舉世聞名的硅谷。斯坦福大學的畢業生在這里創造了驚人的成績,eBay、Yahoo、Google、Cisco等國際知名的上市企業,都是斯坦福校友創辦的。這些畢業生所做的已不僅僅是謀職謀生,而是在引領科學和人類文明的進步。美麗校園背后的故事引人深思。
另外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看電影的趣事。去年11月23日,我和太太帶著我們的孩子,還有朋友的孩子、孩子的朋友等不同年齡的小孩去電影院。為了選擇一部大家都合意的片子,不同年齡的孩子們糾結了很久,最終因為海報而選擇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沒有選擇另一部正在上映的動畫片。
看完電影,我問一個6歲的小孩:“你有什么感想???”
他說:“老虎沖出來那一瞬間嚇死人啦!”
7歲的小孩回答:“我很喜歡那些有鯨魚、水母、飛魚的絢麗畫面?!?/p>
12歲的小孩說:“你們小孩根本看不懂,這個很深奧的,里面小孩的名字就是他死去哥哥的名字,里面那個老婆就是男主角年輕時候喜歡的那個女孩子?!?/p>
我太太說:“派與老虎在海上共同度過227天后終于上岸了,他昏倒在海灘上,迷迷糊糊地說:‘人生到頭來還是不斷地放下,卻遺憾沒有和這只老虎好好地道別?!覍@句話最有感觸?!蔽姨又f,“我們要珍惜當下,學會感恩”。
孩子們問我的感想,我說:“這個派很有意思,他同時信很多教派,就算他的父母都笑話他,他還是堅持,其實他是在尋找一種信念?!贝笠稽c的孩子聽了我的話若有所思,年齡小的孩子聽了卻沒有任何反應。
電影里,派為了讓大家記住他名字的正確讀法,在新學期開學的時候在黑板上默寫出圓周率π小數點后的幾百位,終于讓大家對他記憶深刻,認可他的名字是“派”不是“屁”。這讓我聯想起高一的時候,我和馬化騰等同班同學,午飯后會想著法子背一些當時覺得有意思的東西,如背一些英語成語:
小菜一碟——It is a piece of cake.
狗急跳墻——A worm will turn.
我們也背圓周率,還比賽誰背得多,當時我們背到了小數點后一百位。記憶猶新呀,我現在再試試如何?
11月底,我在騰訊視頻上看到了這部電影的制作特輯,我把家人孩子喊過來一起看。大家一起來了解這部電影背后的故事。原來這部片子是在我國臺灣地區拍攝的;原來這部片子的絢麗畫面運用了大量3D技術、電腦生成圖像技術CGI;原來那只老虎的逼真效果是動畫師用細致到千萬根毛發的程度創造的;原來畫面中的滔天巨浪是運用世界上最大的造浪池制造的;原來男主角是陪著別人去面試被選上的。
12月底我和家人出外旅游,進了一個動物園,看到了狐獴,我就把孩子喊過來看,告訴他們這就是電影里的狐獴。我搜索了一下資料后也乘機現場講課:狐獴是一種小型晝行性動物,居住在沙漠,直立時會用尾巴支撐身體來保持平衡。由于大家都看過這部電影,所以非常感興趣,爭相拍照留念。
這就是我要分享的“我與家人看電影后進行互動分享”的身邊事。這樣一部電影,給我的家人和朋友帶來了良性的互動。這樣的互動非常重要,讓我的內心和生活有很好的感覺。同身邊的人互動,會讓個人的狀態更好,也容易讓人意識到,除了工作上要以開放心態迎接新動向,現實生活中,接觸溝通中,我們也要更多地擁抱身邊的人和事,這同時也是在擁抱世界。在與家人互動的過程中,我的內心一直很平和,很有安全感。內心平靜似乎更能帶給人力量。
上周,在北京參加完騰訊公益月捐億力量發布會,準備登機回深圳時,我接到公司企業文化部的同事發來的信息,說要在內刊出一本特輯,收集騰訊人的正能量故事,請我寫個序。我用了十分鐘的時間思考,在飛機起飛前發出了回復。我是這樣寫的:
“正能量是善,是愛,本來就是人人具備的。它使得人人思維正面而積極,自信而快樂,獲得了內心的平靜和強大。傳遞正能量,就是人與人的相處之道。與人為善,鼓勵他人,被傳遞者獲得了力量,此時傳遞者獲得的,是更強大的內心世界?!?/p>
是的,正能量是一種善、愛,讓人幸福和快樂,同時自身獲得了內心的平靜,也會變得更強大。因此,我們要尊重自己的內心。作為一位教師,要忠于自己的事業,熱愛自己的職業。工作不等同于職業,工作是為了賺錢,職業是個人的喜好和興趣,是需要我們去熱愛的。熱愛你的職業,你的內心自然會獲得一份平靜。當你將正能量傳遞出去的時候,是與人為善的,被傳遞者是會獲得正能量的。而內心的平靜每個人是要學會自求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騰訊有個“新年新衣”的慈善活動,每年都辦,就是騰訊慈善基金會收到捐款后,買冬衣送給需要的孩子。但是去年的“新年新衣”活動有所不同。去年貴州發生了五名流浪兒童為了避寒在垃圾箱中取暖而被悶死的不幸事件,事件發生后,騰訊慈善基金會馬上啟動了當年的活動,立刻通過微博運作,同時聯合地方網站、志愿者協會、天貓等來進行推廣,無償提供毛線,號召志愿者織毛衣送給孩子們。最終我們捐款112萬元,向103所小學的5800余名學生贈送了冬衣。事情看似很簡單,但是過程中發動了很多人來做這個事,微博轉發有100多萬條,閱讀量超過1億人次。它的正面意義已經超越了活動本身,帶來了很好的社會效應。
回頭看看我們學校的彭軍同學,他通過了湖北省資教生選拔,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坪壩營鎮新場小學實現了自己當老師的夢想。資教一年來,他熱愛山區教育,關心學生,做好家訪,用微博記錄。他幫助自己所帶班級的49個山區孩子圓夢。他的感人事跡先后被媒體報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帶動了“幫學生圓夢”的愛心潮。從他的行為可以看出他是發自內心地喜歡孩子的,他的真心令大家很感動。大家畢業后走入社會工作、生活,依然要尊重自己的內心和興趣,從心出發。
2012年12月21日是傳說中的“世界末日”,今天看來,這是一個“真實的謊言”。但這也是在提醒我們要珍惜當下,珍惜周圍的人和事,珍惜和尊重自己的內心。在人與人、人和當下(就是時間)、人與世界(就是空間)的相處過程中,我們看事物的角度可以不同,理解的方式也不一樣,但踏踏實實走好當下的路,從心、從愛出發,做好自己,達到人與人的和諧,世界也會和平。每個人認識外在的事物,同時觀照自己的內心,找到自己、做好自己,并且能夠和他人分享這個“自己”,讓自己成長,就是精彩的、有意義的人生。
我的分享就到這里。老師們,同學們,回首2012年,你和誰一起做過什么事?你從中得到的最大的感悟和收獲是什么?你有沒有和身邊的其他人去分享?可以聽聽大家關于這些問題的分享嗎?
五、互動交流
校友分享:雖然媒體對于我關注更多的是家訪的問題,但其實我自己目前最滿意的是帶領孩子晨讀這件事。從2012年的9月初到年末,我堅持了三個多月,每天6:30起床,7:00—7:30晨讀。一開始我讀我的書,孩子們讀自己的,然后我把大家召集起來,和他們分享我認為比較好的詩,或者讓孩子們自己學、讀。我更看重這個事情,因為家訪中反映的許多問題,我無力解決,但晨讀可以切切實實地培養孩子們的意志力,還可以給他們的成長和發展中注入一些真善美的東西。我想明年我會以新的形式把晨讀這件事繼續下去。
提問:有一天,我和幾位同學到武昌曇華林逛街,路過一家小茶樓,我們進去邊喝茶邊看書邊聊天,感覺非常的愜意,也增進了同學之間的了解。這就是我的分享。另外,我是外地學生,對新校區的建設比較關心。請問陳先生,您建校的初衷是什么?新校區的建立寄托了您怎樣的夢想?新校區以后的發展又會是怎樣呢?
陳一丹:一個學校的發展,首先是基本硬件建設。我們在構思校園的時候,更多考慮的是怎樣才能最好地滿足武漢學院的發展需要,而不是國家相關考核的標準。在規劃功能時,除了滿足教學、科研、生活的需要之外,我們希望將一種中式的美融入其中。在人和人的交流方面,我們希望有很多的聚集點可供人們進行交流和“碰撞”。帶著這樣的理念,我和校方進行了商討,最終的設計圖讓我們充滿了期待。我想,用心去做和為做而做是完全不一樣的。
校友分享:2012年我正式把我的舞蹈夢想提升為進入專業的殿堂。我一個人去了北京,先是找到了總政歌舞團的老師,老師看了我的材料,說我的動作很業余,離專業的差距還很大。那個時候我很心痛,因為一路走來真的很不容易。
第二次,我找到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她很親切地會見了我,很支持與佩服我的執著。她說:“學舞蹈很痛苦,但你是普通的文科生,你能堅持到現在,我很感動,我愿意用我半生的成就支持你,讓你的舞蹈路走得更遠,只要你愿意,畢業之后歡迎來中央芭蕾舞團工作?!?/p>
我人生第一次感受到現實的無奈,但我的領導和老師還有朋友都給了我這么多的支持,如果我現在放棄了,會很對不起他們。直到現在我都在想,人活一輩子,年輕一次,就應該有足夠的勇氣和堅持,哪怕最后失敗了,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支持和愛我的人?,F在我的春天到來了,國內三所著名舞蹈大學的導師和我保持密切的聯系,我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學校去讀研究生,這也算對我之前的努力和大家的支持的一種回報。我覺得很幸福,今天再次拿到獎。無論以后我會怎樣,我都決心戒驕戒躁。沒有什么做不到的,只要堅持和執著。
陳一丹:謝謝你的分享。一個人在追求理想的時候,是在追求內心的平靜。尊重自己的內心,在路上去享受過程中的風景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之前有老師說你業余,那正說明你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和潛力,你要感謝她的直率,不要放棄。有時候一個現實、客觀的評價,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多從正面的角度接受傳遞過來的信息,我們才會更加積極向上。
提問:首先感謝陳總對我校師生的支持。今天大家分享的感悟,在我看來都是慈悲和大愛,由于時間原因,我只有一個問題?,F在“90后”學生思想活躍,他們接受快餐文化速度很快,例如“淘寶體”“甄嬛體”。除了老師的本職工作以外,您能否給我們一些建議,我們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努力,才能滿足現在學生的更多需求?
陳一丹:老師希望和學生進行更多的交流和互動,要保持對學生的愛。了解“90后”學生所接受的信息,對于我們也是一種學習,作為老師我們要隨時更新自己的“數據庫”,其實過程中會發現很有意思。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強迫自己去學習這些,而是要從內心擁抱“90后”的思想,去感悟。老師抱著育人的心態,而不僅僅是教人的心態,一定會和學生交流得很好。突然想起去年出了一部影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片中的學生打瞌睡被老師喊醒,老師問:“你的理想是什么?”學生說:“我的理想是長大之后讓世界因為我有一點點的不同?!崩蠋熀軡M意。這時全班都笑了。原來老師不知道,這其實是學生中人盡皆知的一部電影里的對白。如果我們抱著一種因為熱愛學生而想要多了解學生的心態去看電影,就會發現,其實那部電影是挺好看的。
提問:“陳一丹獎”今年是第三屆了,您對武漢學院學生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您覺得我們需要從哪些方面縮小自己與“一本”和“二本”學生的差距?
陳一丹:雖然大家是“三本”院校的學生,但是我從大家身上看到了不屈、積極、向上進取的心態,一種自信、自強的心態。每個人的獨立發展不取決于你是“一本”學生還是“二本”學生。也許有時候某些地方會用學術水平和科研水準等指標來衡量學校,但獨立人格的發展比簡單技能的培訓要重要得多。所以我們要繼續自信和自強。我們會面臨走向社會被檢驗的問題,這時候我們要沉得下心,能在具體工作中“扎”得下來,并抱著長遠提升和努力的心態,穩步前進。人生是一場長跑,要想到,第一次大考中我可能遭受挫折,但我以平靜的內心先穩在這里,不斷學習,不斷提升,不斷前進,總能超越。
提問:我感覺近年來師生之間交流越來越少,情感聯系越來越淡。在現有的模式下,您認為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來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陳一丹:近年來,博士教師和青年骨干迅速成長,他們一方面要帶學生,另一方面也希望被年長的教師帶。在騰訊內部,很多新晉員工都希望有人帶,但是他們的部門總監和領導等都奮戰在業務一線,沒辦法帶。所以我們推出了導師制和一些培訓機制,其實大家最后都是在實戰中一起成長的。所以我們的青年教師,首先要以積極的心態,對自己想要如何被引導提出建議,但本身也要積極尋求引導。凡是好的建議我們院務會都會去交流。就在今天下午和院領導還有系主任的會議上,大家已經對如何帶博士生提出了不少建議,大家都默默地關注著這個問題,希望不僅在學術上,在綜合方面也能對大家的提升有所助益。對于剛才這位老師的問題,只要老師們抱著育人而非僅僅是教課的態度,主動創造機會和學生交流,你們的關心和關愛學生是可以感受到的。同樣,學校也會創造機會讓師生有更多的接觸,這是軟性的團隊建設,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在共建“校園生態系統”方面,良性循環,把長輩對后輩的關愛、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傳遞下去。
一年之計在于春,重新出發,先要從心出發。
同學們,老師們,我們問問自己,如果我是學生,我有沒有在學校里真正去學習做人做事、在學習中提升自己?我是不是一個得到自己內心認可和喜愛的學生?如果我是老師,我是否熱愛這個神圣的職業?如果我是一名長者或校系領導,我是否為師生的成長環境建設提供了足夠的支持?自己的言行有偏差嗎?如果有偏差,我能否克服一下自己的過于在乎人情面子、自私自利、看重名利、懶惰等問題,將它們一一消除?
重歸于零,重新出發。如果自己的內心更強大,我們是否能給身邊的人和事傳遞出更多的正能量,給予他們真正的幫助、支持和關心,真正地承擔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從心出發,勇敢向前,勇敢進步!
最后,祝大家新年進步,闔家幸福,吉祥康泰,萬事順意!
2013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