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18日,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武漢學院隆重舉辦的首屆畢業典禮上,著名互聯網企業家陳一丹宣布捐贈3000萬元,與校方共建武漢學院新圖書館,此舉開創了中國互聯網企業家捐建大學圖書館的先河。大學校園作為互聯網的重要發源地,這座由互聯網企業家捐建的圖書館,標志著互聯網人文對大學精神的回歸。以下為陳一丹發言全文:
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是學院首次舉辦畢業典禮,不僅同學們激動,我看到校領導和老師們都很激動。
這是我第二次在畢業典禮上發言,上次是在1993年,恰恰二十年前,作為一位畢業生代表發言,當時條件遠沒有現在好,比如同學們穿著劃一的學士服或整齊的著裝,老師們穿著儒雅的導師服,在今天看來很普遍、最正常不過的了。當時我們學校只有校內照相館里有幾套學士服,拍個人畢業證照時可以穿一會,拍完就得掛回墻壁上了。翻看我們的畢業集體照,無論校長、老師和同學,穿的都是平時的衣服,也不錯,是對當時很真實的記錄。那次臺上發言,具體什么內容我已經忘了,大意是走出社會了,我們要努力投身社會吧。后來騰訊幾位創始人一起聊過這個場景,他們說只記得我在臺上很激昂地在講,講什么?聽不清,大大聲,還有點傻。
我不想再犯傻一次,拜托麥克風,各位聽得清楚嗎?有二十年前聽不清楚的經驗,也好,這次如果聚焦能講透一個點就如愿了。
快樂幸福的過程就是成功
講一個什么點呢?通常而言,畢業生走出社會,必定要鼓勵你們貢獻社會,追求成功。
但什么叫成功?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價值觀不同,所想要追求的東西也都不同。記得大學畢業后,我工作不久就出差大連,上一個石油檢驗學習班,同行的處長是故地重游,她跟我們說起在大連設立實驗室的事情,說起懷著孩子還繼續做實驗的事情。年過五旬的她感嘆到:仿佛就在昨天呀,小陳,二十多年了,彈指一揮間呀。
同學們,當你們踏入大學校門的時候,是否也一樣充滿憧憬,還不到一彈指,今天就畢業了。講這個,大家都是經歷過來的,應該有所感受有所體會,細想一下,如果不考研,各位學子的校園生涯就到此結束了。也許此刻,同學們的這個感覺還不強烈,畢竟還有一個更廣闊的社會大學在等著大家。一個星期前,我們八九級化學系同學舉辦二十周年聚會,老同學們都前所未有地熱情投入到籌備\策劃\組織\彩排\贊助中來。正式活動的那天,教過我們的系老師都來了,參加的同學也是在畢業后從未這么齊過。一位老同學發出感慨:二十周年人都健在,希望三十周年相聚的時候人也能齊。
我也看看自己,大學畢業到現在整整二十年了,職業\創業\結婚\生子,居然還在三個月前“退休”了,也是彈指一揮間呀。下一次彈指,也許就是在進墳墓前最后一口氣的時候了。
人生如此匆匆,我們追求什么呢?成功,沒有絕對的標準,如果有兩位成功人士在你面前,一位是別人眼里的成功,一位是他自己心目中的成功,哪一位的成功是真實的呢?如果,成功是按結果來論,通往結果的漫長過程在人生中又是什么呢?如果成功是按過程論,結果是否重要呢?
大學畢業三年后,我一到法定晚婚年齡就結婚了。本來打算在太太生日那天辦理結婚登記,由于對結婚沒有經驗,流程不熟悉,三天后才辦完手續領取了結婚證,也好,以后家庭可以過兩個紀念日了。結婚后,我騎摩托車上班,太太坐中巴上班,下班后一起吃吃飯,日子過得清淡,也過得踏實。這是我一直想要的生活狀態,和自己的愛人一起過日子,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生活了。
大學畢業五年后,我離開了穩定的第一份職業,與知根知底的伙伴們一起創業,我們遇到的困難很多,棘手事情一件連一件,外界看來這個創業過程是很艱辛的。是的,是很不容易,但在我的內心深處,其實是很安定的,甚至可以說是很快樂的,因為這是我一直想要的工作狀態。與志同道合的伙伴朝著目標一起努力,還有比這更好的工作嗎?
所以,我的體悟是,成功是一個過程,并非那個想象中的結果,也并非外界評價的那個結果。如果我們按照自己的理念工作生活,在過程中是快樂的、幸福的、踏實的,那就是成功。當初創業,我沒有想到騰訊的今天,我們只是朝著一個方向前行。每一個階段性的問題,我們都積極去面對,每一個階段性的目標,我們都積極去爭取。事情認真做,也很努力,有時還很緊張。但事情歸事情,內心清楚明白,這是在做事,大家一起面對就是了,內心大體還是保持安定和平靜的。
真正的快樂求諸于心
也許有同學問,人生既然是彈指一揮間,那趕緊抓緊時間享樂呀。聽起來話說得沒錯,人生追求的,就是快樂。那什么是快樂呢?是擁有很多的錢嗎?其實錢多本身不會帶來快樂,而是有足夠的錢讓你財務自由,可以為實現你想要的快樂提供了一個條件。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的現象,錢滿足了一個又一個的欲望,以為就是快樂了。其實,這是誤解呀,這時享受的不是樂,是刺激,是感官和心理欲望的刺激而已呀。這個刺激短暫滿足后,又不快樂了,說明這不是真正的快樂。
真正的快樂,是發自內心的持續的綿綿不絕的喜悅,是面對紛紛擾擾內心的平和。無論人生處于高峰還是低谷,處于順境還是逆境,內心都有主宰。我們要受用的,應該是這樣的真樂。
真樂在哪里尋呢?不在外頭,在自己的心頭。大家都熟悉《大學》開宗明義的第一段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币郧?,我一直不理解,老祖宗為什么教我們“止”呢,人生追求不是無止境的嗎?人類追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是無止境的嗎?
是的,作為對做事情的追求,對修養和閱歷的追求,是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的,古德講得好,“活到老,學到老?!弊鳛檩份穼W子,尤其需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在一輩子的學習中“臻于至善”。但古德下一句是:“學不了”。為什么“學不了”?一生都學不完呀,說得很對,知識智慧哪能學得完呢?“學不了”還繼續學嗎?學呀,把學習作為人的一生過程,在內心里樹立這個信念不變。待人處事都“止于至善”,“安住于至善”,把這個道理弄明白了,通曉了,也不枉我們將“明德”作為學院校訓的第一個詞。守的道不會變,也就是人生路的方向不會變,說的就是止于此呀。明明德,是自己內求做人做事的道理;親民,將能力貢獻于社會,人生這個方向對了,即使過程中遇到什么風云變化,心都安住在“至善”。對于彈指一揮間的人生,古人智慧呀。
人生安住在“至善”里頭,心中就有了主宰,時時提起,時時熏陶,內心自然就保持安定和平靜了。心里有了主宰,遇到具體人\具體事\具體物,人生的過程反而是積極進取的。面對種種變化,不因循,不懈怠,手頭上的事情認認真真地做,與家人\同學\同事\朋友\社會相處,都保持著服務的心態、包容的心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無獨有偶,今年初,在與福田區合作一個“中小學一貫制”教育改革項目的簽約會上,我又一次聽到了這個詞。合作雙方聊到了對簽約項目預期這個話題,大家都希望三年或五年內能出一些短中期的改革成果,我提出教育事業需要用足夠的耐心和投入來做,用十年時間出一個好的效果。這時區領導緩緩道出:“十年?很快的,一丹,就是彈指一揮間的事情呀?!毙φ劼曇廊?,我內心卻在強烈地共鳴著:彈指一揮間呀,想給身邊的父母、家人和朋友帶去一些快樂,也沒多少時間呀。想對社會付出做出一些貢獻,時間也是如此的匆匆,時不我待呀。
人生既然就是這么彈指一下,我們不妨倒推,兒童時期就這么短,少年時期就這么短,青年時期就這么短,壯年時間就這么短,中年時期就這么短,老年時期就這么短,無論處在了哪一個階段,那一個階段就是獨一無二的,就是當時最真實的階段。那一個階段過去就過去了,不必后悔前一個階段,更不必悲觀下一個階段,不要抱怨也不要沉湎現在這個階段。做好現在這個階段,體驗現在這個階段,這個過程,就是真正的人生。
明白了,人生過程就過得心安;知曉了,人生過程就過得有目標。無論結果如何,快樂努力過程而來的結果都欣然接受,幸福過程自然而來的結果都感恩得失。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成功,都有自己精彩的彈指一揮間。
“倒推人生,解行并進”,心中有主宰,就不會疲沓。有解沒有行,馬馬虎虎,空過一生;有行沒有解,營營役役,“盲”碌一生。倒推人生的走法,也許走起來更加投入過程,珍惜過程,享受過程。
人生就是彈指一揮間。
同學們,祝賀你們畢業!祝福你們未來的人生,走在正確的道路上,邊走邊唱。